季琦
发布时间:2010-05-25 14:40:38
来源:中企动力

新上海企业家之季琦 (点击查看大图)

季 琦

    姓名:    季琦

    公司:新上海企业家

    职位:

    1985年,19岁的农民青年季琦第一次离开老家江苏,到上海读大学。对这个热情、洒脱、简单的“乡下人”来说,上海是一个无比怪异的地方。

    他也住江南春小时候住的弄堂。那层楼四户人家,有一个厕所大家合用。厕所里四盏灯,分属四户人家所有,每个灯有自己的开关。

    有次上厕所开错了灯,一出门,被住对门的大妈碰个正着:小季呀,你开的灯是我家的,你家的是另一个。小季有点惶恐,连说不好意思;怕麻烦的他又马上建议:你们三家灯全撤掉,都用我的灯,我不计较。这下子大妈更加一本正经:这不行!你用你的,我用我的,我怎么可以占你便宜!

    在江苏农村19年也没见过这种架势啊,季琦煞是惊讶。不过这个上海交大的高材生立刻就回过神来。摸了摸脑袋,觉得也有道理。拥挤的环境不仅让人善于算计,也学会自尊:算清楚,不光防止被别人占便宜,也不愿占别人便宜。上海人给小季上了第一课。

    到了上海,季琦才强烈感觉到:自己是个“乡下人”。天天坐公交车,就天天有人在旁边笑他:“乡下人”!刚开始觉得自卑、孤立,不过后来好多了。因为只要不是上海人,就全都是上海人眼里的乡下人。不管哪里来的,北京来的也是乡下人,只要不讲上海话,就是乡下人!季琦还有一个习以为常的称号:“大学生”!什么含意不太清楚,反正就是有点瞧不起,跟他们上海市民不是同类人。

    有一次坐公交车,车里全是厂子里下班的妇女,季琦说:她们真厉害!为啥,因为她们能让季琦不能忍受她们“长时间、不间断、鸡毛蒜皮的唠叨”。实在撑不住了,季琦还没到站就求司机:“大哥,实在不好意思,我得下车了。”其实季琦觉得这些妇女“特牛”。她们都是职业工人,也挣不了多少钱,可就是敢看不起人。到后来,就不在意这帮妇女了。狭隘小市民,文化的产物,她们自己都浑然不知。

    不过那是80年代后期,90年代以后,季琦感受到上海人的这种狭隘越来越少。刚工作时,单位里只有季琦一个人讲普通话,跟同事格格不入,人家会问:“他怎么不讲上海话?”到现在,季琦的公司里全都讲普通话,说上海话的反倒成了另类,甚至还有已经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。“乡下人”、“大学生”,这些也基本听不见了。

    季琦又在感叹。十来年不算长,上海人都变了,一种狭隘的市民文化能清洗得如此干净,“上海人真是灵巧”。看到外地人有钱了,就琢磨为什么有钱;为什么自己还挤在窝棚里,心里要反思,反思之后就要学习、顺应潮流,该怎么办就怎么办。

    这是上海人给小季上的第二课。

    19岁到上海、今天40岁,除了中途去了趟美国,这创业5次的20多年季琦就没离开过这里。他已经把自己叫做“上海人”。他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上海人的理性和耐心。

    原来做一件事情,季琦总是想做完后马上就要看到结果,看不到结果就很沮丧,急着去修改。现在做一件事情,脑袋里同时开始在为未来两三年做谋划,要看到很远的地方,所以就不急。季琦说,是理性减少了冲动。

    季琦常常问出租车司机知不知道携程,人家反问他:“是卖鞋的吗?”如果以前,他一定着急上火,还可能失去信心。但现在,他会去开导同事:成就一个品牌一定需要时间,急不来,真正让品牌深入人心需要很长的时间。季琦说,想在上海创建企业并生存下来,就不得不学会这些东西;想把企业做好,你要有北京人的闯劲和心胸、加上上海人的精细和理性。

    逃离美国

    1994年之前,季琦是学生和职员,日子过得波澜不惊;1994年以后,季琦是开创者和企业家,激情彭湃。变化很大,1994年发生了什么?

    这一年,季琦借着在美国工作的老婆的光,辞掉在上海的工作去了美国。他太想出国了。那个年代,身处海派文化中心上海,出国是个梦。“整天想出国,不出国就是没出息”,再说对于接触到的那些西方的东西,季琦觉得“确实好”。

    美国是天堂。水清天蓝、空气特清新,生活质量高,没钱也可以比上海生活得好。但是季琦很郁闷。

    找个学校读书?可是感觉美国再没什么新奇的东西。其实在上海交大读了7年的书,季琦基本上都在接触西方的东西。整天读外国人的书,国内的书都不怎么读。那些英文课本和杂志里传递出来的诚实、透明、直接、规则,早就被他深深认同,融进了血液。再说,一读书就好几年过去了,季琦没那个耐性。

    工作?美国人不认你。上海交大的硕士文凭、以前在国内做生意的经验,美国人觉得不稳当,没听说过。好歹找到家电脑公司做电脑装配,觉得没意思。就算熬,过两年出了头做中产阶级,这条路虽然没啥问题,不过也太无聊了。那就创业?搏一搏!但显然,在美国创业没机会。就像一个过客,整个环境不是你的,很难融进那个地方……

    不过,一想到创业,季琦一下子精神起来,觉得找到了方向。创业,当然回中国去。他这下把美国和上海反反复复地对比起来,仔细想清楚了:对于创业的人来说,上海比美国好太多了。

    就是在美国“憋屈并思索”的一年,把季琦身体里那股激情彻底逼了出来,一发不可收拾。从1995年回国到2004年,季琦创下携程、如家、汉庭等5家公司,平均每两年一个。赶着去美国是一股激情,着急回国也是一股激情;连续不断的创业更需要激情,而且“每次创业都跟第一次一样”。季琦从此发现,激情是自己的本性。

    季琦很少喝酒,但每喝必醉。不见得酒量小,只是“觉得爽了,就醉一把”。喝醉了就和酒友一起唱歌,最喜欢《沧海一声笑》。酒逢知己,喝醉才开心。

    最近一次是在普陀山,公司开年会。大家爬了一天山,晚上喝酒开心。季琦喝着喝着兴奋了,扑通,穿着衣服就跳进了海里。他喜欢这种感觉,“只要不淹死,挺好的”。这下子好多职员也跟着跳,年会气氛达到高潮。有人问他:你这是故意的吧,借此激励团队?“是骨子里的。”季琦板着脸说:“我太真实了,实在装不出来!”

    既然激情,是不是就像北方汉子一样,能遍交天下友?非也。在交朋友这点上,季琦说自己算个上海人。上海人就是选择朋友很慎重,而一旦选择了,“就一点都不亚于北方人的开放和深厚的感情”。他还觉得,北方人眼里,可能十个都是兄弟,但十个都是平平的;而上海人只交一个,这个是真兄弟。

    所以季琦虽然一喝就醉,但也不轻易跟人喝。这种态度贯穿到他整个的生活态度当中。

    携程从成立到上市,5年;如家从成立到今年底即将上市,不到5年,季琦眼下又在做汉庭,梦想着也用三五年再搞出一个上市公司。“连续的、不断的、迅速的创造新的公司,每个公司都能找到一个新的起点,迅速成为行业老大。这个是老一辈革命家做不到的吧!”季琦嘿嘿笑。“时代变了,我们走的路不一样,所以一定会有人超越他们。”

    

TOP